首页 > 诗文 > 李觏的诗 > 袁州州学记

袁州州学记


[宋代]:李觏

  皇帝二十有三年,制诏州县立学。惟时守令,有哲有愚。有屈力殚虑,祗顺德意;有假官借师,苟具文书。或连数城,亡诵弦声。倡而不和,教尼不行。

  三十有二年,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。始至,进诸生,知学宫阙状。大惧人材放失,儒效阔疏,亡以称上意旨。通判颍川陈君侁,闻而是之,议以克合。相旧夫子庙,狭隘不足改为,乃营治之东。厥土燥刚,厥位面阳,厥材孔良。殿堂门庑,黝垩丹漆,举以法。故生师有舍,庖廪有次。百尔器备,并手偕作。工善吏勤,晨夜展力,越明年成。

  舍菜且有日,盱江李觏谂于众曰:“惟四代之学,考诸经可见已。秦以山西鏖六国,欲帝万世,刘氏一呼,而关门不守,武夫健将,卖降恐后,何耶?诗书之道废,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。孝武乘丰富,世祖出戎行,皆孳孳学术。俗化之厚,延于灵、献。草茅危言者,折首而不悔;功烈震主者,闻命而释兵;群雄相视,不敢去臣位,尚数十年。教道之结人心如此。今代遭圣神,尔袁得贤君,俾尔由庠序,践古人之迹。天下治,则谭礼乐以陶吾民:一有不幸,尤当仗大节,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。使人有所赖,且有所法。是睢朝家教学之意。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,岂徒二三子之羞,抑亦为国者之忧。”

  此年实至和甲午,夏某月甲子记。

袁州州学记译文及注释

译文一

  仁宗皇帝廿三年,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。那时的州县长官,有的贤明,有的愚昧。奉行诏令时,有的尽心竭力,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;有的装装门面,充当官、师,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。以致有些地方,一连几座城邑,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。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,使得教学受阻,不能推行。

 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,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。初来时,就召见一班儒生,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。他很担心人材流失,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,不能合乎皇上旨意。颍川人陈侁通判,听了很以为然,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。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,觉得太狭窄,不适宜改建为学馆,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。那儿土地干燥坚硬,那儿地势朝南,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。学馆的陶瓦、墙壁、大门、房廊,有深灰、雪白、朱红、漆黑诸色,完全合乎法度。所以学生、老师都有安身之所,厨房、粮仓都有安排之处。各种器物准备齐全,大家齐心协力建造,工匠技艺高超,官吏勤快不怠,没日没夜努力从事,过了一年,就将学馆建成。

  在即将开学之时,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:“那虞、夏、商、周四代办学之事,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。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,与六国大战,想万世称帝,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,却连关门也守不住。武官战将,争相投降惟恐落后,这是为什么呢?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,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。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,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,都能极力推行儒学,所以民风淳厚极了,一直影响到汉灵帝、汉献帝的时代。当时,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,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;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,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。各路诸侯虎视眈眈,却都不敢称帝,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。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。如今躬逢圣明天子,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,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,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。当天下太平的时候,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;一旦有了变故,还可以坚持节操,做臣子的为国尽忠,当人子的为父尽孝。学了儒道,可以使人有所效法,有了精神支柱。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。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,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,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。”

 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。

译文二

  当今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,颁布诏书命令各州县建立学校。当时的知州、县令,有的贤明,有的愚昧。有的千方百计地尽力而为,恭恭敬敬地遵照皇帝的圣明旨意去执行;有的假借官府和师长的名义,随便写一个奉命办学的文书上报。有的地方一连几个城邑都听不到读书的声音。皇帝倡导的事情下面并不响应,教育事业受到阻碍而不能推行。

  当今皇帝在位三十二年时,范阳的祖无泽担任袁州的知州。刚一到任,就召见学生,了解到当地校舍残缺败坏的情况。他十分担心人才会因此流失,儒学的教化成果会日益淡薄,无法符合皇帝要求办学的旨意。袁州的通判颍川人陈优,听说后同意祖无泽的看法,两个人的意见一致。他们先去察看原来的孔庙,认为那里房屋狭窄不值得改建,就在袁州衙门东边选定地方。那里的土地干燥、坚实,州学的正面向阳,选用了精良的建材。厅堂、大门、厢房都用黑、白、红等色涂料、漆料加以装饰,全部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去办。学生和老师都建有宿舍,厨房和库房都井然有序。一切材料、工具都准备好后,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干。由于工匠技艺高超,官吏工作勤奋,夜以继日地工作,过了一年学馆就建造好了。

  举行祭孔的开学日期将要到来时,盱江人李觏规劝大家说:“虞、夏、商、周四代办学的情况,从经书上就可以见到。秦国凭借崤山以西的实力与六国进行激烈战斗,想称帝于万世,而后刘邦一声令下,函谷关的门户就守不住了,强兵骁将,连投降都唯恐落后,这是为什么呢?这是由于秦朝把诗书上的道理都废弃了,使得人们只看见眼前私利而听不到道义。汉武帝在国强民富时登位,光武帝出身行伍,他们都能孜孜不倦地推行儒家学说。那时的风俗教化的淳厚,一直延续到灵帝、献帝时。普通百姓敢于直言的人,掉了脑袋也不后悔;功高震主的大臣,能服从命令而放弃手中的兵权;割据一方的军阀,也不敢改变臣子的名分而称帝,就这样维持了几十年。儒家教化能够如此深入人心。现在国家有圣明的皇帝,你们袁州有贤明的长官,使得你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,实践古代圣贤的遗训。在天下太平时,可以讲诵礼乐以感化百姓;万一出现变乱时,人们尤其应该坚持大节,当臣子的要为君而死,当儿子的要为孝而死。使得人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,在行为上有所效法。这就是朝廷办学的意图所在。如果办学只是为了舞文弄墨以谋取个人私利的话,那岂止是诸位的羞耻,也是治理国家的人所担忧的事啊。”

注释

皇帝:这里指宋仁宗。

祗(zhǐ):恭敬。

范阳:古郡名,在今河北涿县一带。祖君无泽:祖无泽,字泽之,北宋上蔡(今河南上蔡县)人,历官直集贤院。袁州: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县。

通判:官名,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。陈君优(yōu):陈优,字复之,北宋长乐(今福建长乐县)人,进士。

黝(yǒu):淡黑色。垩(è):白色土。

舍菜:也作“舍采”,古代入学开始时举行的一种仪式。即向孔子牌位献上芹藻一类菜蔬。舍,放下。

盱(xū)江:水名,一称抚河,又称建昌江,在今江西东部,谂(shěn):规劝,告诉;勉励。

草茅:指在野的人。

谭:同“谈”。二三子:即“二三君子”的略称,大家,诸君。

袁州州学记鉴赏

  在《袁州州学记》中,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,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,看到学宫破坏、孔庙狭窄的现状,决定兴建一座新学宫的过程。当学宫落成,举行“释菜”祭孔的时候,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,发了一通议论。他说,秦始皇想万代做皇帝,但刘邦一带头造反,函谷关就守不住了。秦朝的大小将领,叛变投降,争先恐后。为什么?是《诗》、《书》的大道理被抛弃了,人们只见私利,而没有听过正义之声呀!而汉武帝、汉光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,纯善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,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,连功高震主的军阀,也不敢胆大妄为,圣贤的教化深入到了这个地步。如今,你们袁州的读书人能得到神圣天子的关怀,在本地的学校学习古代圣贤,就应该培养忠孝礼节,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。如果只是舞文弄墨,求得功名富贵,那不仅是耻辱,也让朝廷为政者担忧呀!

  凡是读过《袁州州学记》的人,会觉得李觏有一股封建卫道者的味道。文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,反复宣示“为臣死忠,为子死孝”的说教。但再读思之,则又释然。范仲淹不也是“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”吗?倘若能把这个“君”解读成国家的话,就不难理解李觏那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了。

  作为宋代散文的经典,《袁州州学记》虽然不像欧阳修散文那样摇曳多姿,也不像苏东坡散文那样豪放与婉约兼备,但它凝炼庄重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散文厚实的格调。如果撇去它的文学意义不论而从广告层面上去看,《袁州州学记》可能是较早宣传宜春(袁州)的报告文学了。就凭这一点,我们也有理由感谢李觏。据史志载,最早在宜春兴建昌黎书院(当时称韩文公祠)的正是《袁州州学记》中的主角祖无择。由此很自然会让人想到,倘若昌黎书院还在,何不以此为基础,建成一个反映宜春古代教育的场所——就像在北京的国子监中展示北京的文明史——让人们能真切地触摸到宜春的一段文化史。

李觏简介

唐代·李觏的简介

李觏

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

...〔 ► 李觏的诗(81篇)

猜你喜欢

康园秋兴八首 其六

张海鸥

丹枫无意闹春头,总趁霜华染素秋。装点山川增气象,充盈黉舍慰乡愁。

何人可解飘零意,几处能盟澹荡鸥。烟雨楼头人独立,凭栏细认越王州。

送林坦之垂之兄弟上春官二首 其一

明代邓云霄

据地酣歌笑四豪,诗情酒态忆吾曹。坐来夜雨衙斋冷,望去春风马首高。

白眼未清游侠骨,朱弦宁向众人操。燕台重价需千里,莫问囊中金错刀。

蝶恋花

黄侃

又是斜阳催客去。衰柳寒芜,细认同来处。满载秋情兼别绪。

无言自向天涯路。

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

宋代许及之

不见融州夏涉秋,居然款对豁羁愁。

犹存尊足怜同病,不击虚舟任打头。

同郭师圣司空仲容探韵得江字

宋代冯时行

孤月流高天,分影遍千江。

我来无人境,亦复窥幽窗。

过南墅怀寒岩二首

宋代释善珍

草没亭台不见踪,故交掩泪立寒风。

食鱼客去余空馆。放鹤童归弃旧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