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童的成语

有关童的成语

有关童的成语共收录34个

成语 解释 出处
反老还童反:回。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清 翟灏《通俗编 识馀》:“《急就章》‘长乐无极老复丁’即《参同契》所云老翁复丁壮也,今变之曰反老还童。”
鹤发童颜鹤发:白白的头发;童颜:红红的面色。满头白发;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;有精神。唐 田颖《玉山堂诗文集 梦游罗浮》:“自言非神亦非仙,鹤发童颜古无比。”
瘦童羸马羸:瘦弱。体弱的儿童,瘦弱的马匹。比喻力量单薄。《南齐书·伍乔传》:“诗词寒苦,每有瘦童羸马之叹。”
白叟黄童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。泛指老老少少。明 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四折:“仰赖圣德仁慈,白叟黄童,焚香顶礼,俺永享快乐也。”
儿童走卒走卒:差役。比喻见闻最为浅陋的人。宋 苏轼《司马君实独乐园》:“儿童诵君实,走卒知司马。”
童山濯濯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。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
濯濯童山濯濯:光秃的样子;童:山无草木。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。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见其濯濯也,以为未尝有材焉,此其山之性也。”
童心未泯泯:泯灭。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。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。宋·陆游《园中作》:“花前自笑童心在,更伴群儿竹马嘻。”
五尺之童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从许子之道,则市价不贰,国中无伪;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”
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。牛童,牧童;马走,犹仆役。唐·元稹《〈白氏长庆集〉序》:“然而二十年间,禁省、观寺、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,王公妾妇、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。”
齿豁头童齿缺发秃。指老态。宋·陈师道《宿柴城》诗:“卧埋尘叶走烟,齿豁头童不计年。”
头童齿豁童:原指山无草木,比喻人秃顶;豁:缺口。头顶秃了,牙齿稀了。形容人衰老的状态。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头童齿豁,竟死何裨?”
返老归童见“返老还童”。《云笈七签》卷六九:“第二返砂,服之一两,即体和神清,返老归童。”
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。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
反老成童反:同“返”,归,还。道教语,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《旧唐书·王守澄传》:“服一刀圭,可愈痿弱重膇之疾,复能反老成童。”
黄童白颠见“黄童白叟”。明·袁宏道《邑钱侯直指疏荐序》:“夫今之黄童白颠,犹昔氓也。”
童牛角马童牛:没有角的牛;角马:长角的马。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。也比喻违反常理,不可能存在的事物。汉 扬雄《太玄 更》:“童牛角马,不今不古。测曰,童牛角马,变天常也。”
童颜鹤发颜:脸色。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,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5回:“策见其人,童颜鹤发,飘然有出世之姿。”
童男童女未婚的少男少女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使人仍赍童男童女,入海求之。”
黄童白叟黄发儿童,白发老人。泛指老人与孩子。唐 韩愈《元和圣德》诗:“卿士庶人,黄童白叟,踊跃欢呀。”
金童玉女传说中服侍仙人;生有慧根的童男童女。泛指稚气无邪的男、女孩童。唐 徐彦伯《幸白鹿观应制》诗:“金童擎紫药,玉女献青莲。”
童言无忌忌:忌讳。儿童讲话诚实,纵出不吉之言,无须见怪。讥人说话幼稚可笑。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,便写了‘童言无忌,大吉大利’的红纸条,拿出来贴在门柱上。”
童叟无欺童:未成年的孩子;叟:年老的男人;欺:蒙骗。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。指买卖公平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但不知可有‘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’的字样没有?”
黄童皓首见“黄童白叟”。宋·司马光《送伊阙王大夫歌》:“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。”
騃童钝夫指愚昧笨拙的人。清 刘大櫆《乌程闵君墓志铭》:“又善于诱掖,其言批豁畅朗,支分族解,騃童钝夫闻之,咸如梦寐惊觉。”
儿童之见见:见解。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。宋 苏轼《答刘沔都曹书》:“而统谓之叙,此与儿童之见何异。”
却老还童返老还童。清·黄钧宰《金壶遁墨·候仙》:“摄神御气,救护命宝,可以却老还童。”
犹有童心还有儿童的心态。指年龄虽然大了,仍有像儿童一样单纯的心态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于是昭公十九年矣,犹有童心。”
玉女金童道教语,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。后泛指天真活泼的男女儿童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左壁厢天丁力士,参随着太乙真君;右势下玉女金童,簇捧定紫微大帝。”
童子何知童子:小孩子。小孩子懂得什么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国之存亡,天也,童子何知焉!”
三尺童子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。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
山童石烂谓山无草木,石头腐烂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。宋·刘昌诗《芦浦笔记·欢会誓》:“山童石烂,言则可诞;山崇石坚,此言不愆。”
五尺童子同“五尺之童”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饴胶丝,加之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”
狎雉驯童汉鲁恭宰中牟,以德化民。时郡国螟蝗伤稼,独不入其境;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,童子仁而不捕。事见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后因以“狎雉驯童”誉人政绩。汉鲁恭宰中牟,以德化民。时郡国螟蝗伤稼,独不入其境;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,童子仁而不捕。事见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