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治的成语
有关治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更新时间:2025-01-12 15:53:01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治丝益棼 | 整理蚕丝不找头绪;结果越整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;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更加复杂。棼:纷乱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 |
不治之症 | 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 | 鲁迅《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》:“说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脏及心,已成不治之症,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。”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法》:“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” |
拨乱为治 | 犹拨乱反治。指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 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》:“皇上拨乱为治,如月恒之无不临。” |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| 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 |
拨乱反治 | 犹拨乱反正。指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 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一折:“区区见五代之乱,天下涂炭极矣,常有拨乱反治之志。” |
分而治之 | ①分别治理。②利用手段使国家、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,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。 | 清·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 |
头痛治头 |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,不追究病因。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,被动应付,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。 | 明·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病在足之时矣。” |
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治谱家传 | 谱:表册;治谱:指记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。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。 | 《南齐书·傅琰传》:“琰父子并著奇绩,江左鲜有。世云诸傅有治县谱,子孙相传,不以示人。” |
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 | 以:拿;治:惩处。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。 | 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第十三章:“故君子之治人也,即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|
长治久安 | 治:太平。国家、社会长期太平安宁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建久安之势,成长治之业。” |
励精图治 | 励:原作厉;振作;振奋;精:精神;图:设法;谋求;治:治理国家。振奋精神;想办法治理好国家。 | 《宋史 神宗纪赞》:“厉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” |
鸣琴而治 |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 | 《吕氏春秋·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,而单父治。” |
垂拱而治 | 垂拱:垂衣拱手,形容毫不费力;治:平安。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使天下太平。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。 | 《尚书·武成》:“谆信明义,崇德报功,垂拱而天下治。” |
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| 治:合理。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。 |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 |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 | 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,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。同“头痛灸头,脚痛灸脚”。 | 明·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病在足之时矣。” |
治郭安邦 | 犹治国安邦。 | 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间有古之长仆,亦有治郭安邦之功,救世保民之力,其形象概亦毁之,其意何也?” |
闵乱思治 | 指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。 | |
治丝而棼 | 谓理丝不找头绪,就会越理越乱。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,使问题更加复杂。语本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 | 语出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臣闻以德和民,不闻以乱。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 |
治国安邦 | 治理国家,使之太平、安定。 | 元·无名氏《猿听经》第一折:“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,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。” |
厉精图治 | 图:谋求,设法。厉:奋勉。治:治理。振奋精神,设法把国家治理好。亦作“励精图治”、“厉精求治”、“厉精为治”。 | 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3卷:“熙宁中,王介甫初参大政,神考方厉精图治。” |
唐虞之治 | 唐虞:唐尧、虞舜,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。旧指上古政治清明,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。 | 《古文观止 王鏊〈亲政篇〉》:“吴楚材等尾批‘谁谓唐虞之治,不可见于今哉。’” |
举要治繁 | 举:提出;治:治理;繁:芜杂。指写文章时突出主要的,把芜杂的地方加以删除。 | 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总术》:“乘一总万,举要治繁。思无定契,理有恒存。” |
治乱存亡 | 安定、祸乱、存续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 |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:“治乱存亡,则不然,如可知,如可不知;如可见,如可不见。故智士贤者,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。” |
治乱兴亡 | 安定、祸乱、兴盛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 | 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衰弊则祸乱交兴,淳和则天下自治。治乱兴亡,无不皆由所化也。” |
治国安民 | 治:治理;安:使安定;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。治理国家;使百姓安定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上》:“财者,帝王所以聚人守位,养成群生,奉顺天德,治国安民之本也。” |
明于治乱 |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彊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 |
治不忘乱 | 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。 | 《易经·系辞下》:“是故,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 |
无为而治 | 无为:无所作为;治:治理。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。原指舜当政的时候,沿袭尧的主张,不做丝毫改变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 |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” |
安邦治国 | 使国家安定太平。 | 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:“荐贤举善是吾心,安邦治国访知音。” |
平治天下 | 平:平定;天下:指全中国。治理国家,使天下太平。 | 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 |
拨乱兴治 | 拨:治理;兴:兴起。平定乱世,进行治理。 | 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先贤士女总赞》:“为会稽太守,拨乱兴治,立文学,学徒以千数。” |
半部论语治天下 |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。 | 典出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七:宋初宰相赵普,人言所读仅只《论语》而已。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。他说:“臣平生所知,诚不出此,昔以其半辅太祖(赵匡胤)定天下,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。” |
一治一乱 | 治:太平。一段时期太平,一段时期动乱。指治世与乱世相间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乱。” |
以夷治夷 |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 | 《明史 张祐传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烦兵而下。” |
治病救人 | 治疗疾病;挽救病人。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。 | 晋 葛洪《神仙传》:“沈羲,吴郡人,学道于蜀,能治病救人,甚有恩德。” |
治国齐家 | 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 |
大禹治水 | 禹: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。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昔日大禹治水,从岷山导出岷江。” |
齐家治国 |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。” |
天下大治 | 指国泰民安。 |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一卷:“尧舜时操五弦琴,歌《南风》诗,天下大治。” |
缮甲治兵 | 缮甲:修治铠甲。比喻作军事准备。亦作“缮甲厉兵”。 | 《诗经·郑风·叔于田序》:“叔处于京,缮甲治兵,以出于田。” |
治乱安危 |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,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。 | 宋·苏轼《东坡集·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,皆不载。” |
治乱扶危 | 治:治理。治理乱世,扶持危局 | |
厉精求治 | 厉:振作,振奋;治:治理国家。振奋精神,想办法治理好国家。 | 《新唐书·魏知古等传赞》:“观玄宗开元时,厉精求治,元老魁旧,动所尊悼。” |
约车治装 | 约车:将马系在车前。准备车马,整理行装。泛指出发前的准备。 |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于是约车治装,载券契而行。” |
剸繁治剧 | 见“剸繁决剧”。 | 《明史·汪广洋传》:“浩词称其剸繁治剧,屡献忠谋,比之子房、孔明。” |
胁从罔治 | 罔治:不治罪。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,可以不予处治。 | 《尚书·胤征》:“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” |
向明而治 | 向明:天将亮;治:治理。天刚亮就开始治事。形容勤于政事。 | 《周易·说卦》:“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,盖取诸此也。” |
诘戎治兵 | 指整治军事。 | 《尚书 立政》:“其克诘尔戎兵。” |
结绳而治 |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,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。后也指社会清平,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。 |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 |
冗不见治 | 冗:繁杂;治:治绩。事务繁杂,无所建树。 | 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三年博士,冗不见治。” |
历精图治 | 振奋精神,力图治理好国家。 | 《宋史·神宗纪赞》:“历精图治,将大有为。” |
正理平治 |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,使社会安定有秩序。 | 《荀子·性恶》:“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,正理平治也;所谓恶者,偏险悖乱也。” |
治气养生 | 治气:修养气度。指修养精神,保养身体。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修身》:“扁善之度,以治气养生,则身后彭祖;以修身自强,则名配尧、禹。” |
宵旰图治 | 宵衣旰食,勤于政事,设法治理好国家。 | 《明史 罗侨传》:“愿陛下慎逸游,屏玩好,放弃小人,召还旧德,与在廷臣工,宵旰图治,并敕法司慎守成律。” |
百治百效 | 效:效果,功用。形容医术高明,效果很好。 |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,说是曾受异人传授,能治百病,街上人找他治病,百治百效。” |
操揉磨治 | 犹言反复磨练。 | |
治兵振旅 | 兵、旅:泛指军队。整训军队,振作士气。 | 《唐饶歌·鼓吹曲十二篇》:“每有戎事,治兵振旅,幸歌臣词以为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