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áo

毛骨



拼音máo gǔ
注音ㄇㄠˊ ㄍㄨˇ

毛骨

意思、拼音

毛骨[ máo gǔ ]

⒈  毛发与骨骼。

⒉  谓人的骨相容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毛发与骨骼。

唐 刘禹锡 《桃源行》:“俗人毛骨惊仙子,争来致词何至此?”
宋 苏舜钦 《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》:“风吹仙籟下虚空,满坐沉沉竦毛骨。”
宋 陆游 《夜汲井水煮茶》诗:“肺腑凛清寒,毛骨亦苏省。”

⒉  谓人的骨相容貌。
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赏誉下》:“祖士少 风领毛骨,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。”
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琅邪王 毛骨非常,殆非人臣之相也。”
前蜀 韦庄 《寄薛先辈》:“不説文章与门第,自然毛骨是公卿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毛骨"的意思解释、毛骨是什么意思由词典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难道像有些牧民说的那样,狼的哭腔,是专为把人畜哭毛哭慌,搅得人毛骨悚然,让人不战自败?草原狼莫非还懂得哀兵必胜、或是精神恐吓的战略思想?

2.这片戈壁滩荒无人烟,方圆几十里连一棵像样的绿树也没有,冷风刮过,令路过的人毛骨悚然,不禁感叹再也不敢来这个不毛之地了。

3.一旦你得到她们,你就得到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家伙。

4.漆黑的晚上看着灰暗的墙上,总有杯弓蛇影的感觉,风一吹,毛骨悚然。

5.尽管不会让人毛骨悚然,许多男性认为那些关于分娩的影碟还是挺可怕的。

6.篝火熄灭后,我们正准备回帐篷睡觉,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,我们不禁毛骨悚然。

7.被烧者鬼哭狼嗥,惨不忍睹,看到者惊心动魄,魄散魂飞,毛骨悚然。

8.这片曾经让人一见便觉得毛骨悚然的不毛之地,通过当地人自强不息的奋斗之后,竟成了繁华不已的城市,放眼望去,一片车水马龙。

9.篝火熄灭后,我们正准备回帐篷睡觉,忽然从树林深处传来凄厉的叫喊声,我们不禁毛骨悚然。

10.我不能确定这是要被定义为令人毛骨悚然呢还是仅仅是不恰当的:按照仪式的惯例,一个希腊新娘会抓过一个年轻的、不到青春期的男孩,然后强迫他做到自己的腿上。